希望更多人才回鄉為農業電商打拼
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 史額黎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6年05月12日12版)
“原來和政縣的大學生基本上只有兩條就業出路,要么回家考公務員,要么留在外地。”楊勝強說,這是因為和政縣是地處甘肅省高寒山區的農業縣,人多地少,自然條件嚴酷。
然而,大學生楊勝強不但返鄉創業成功,還解決了不少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,甚至帶動家鄉的農戶一同致富。
今年31歲的楊勝強,2006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咀頭村做村醫。2011年3月,楊勝強在與好友馬強、李斌、石巖明的閑談中得知,甘肅省已經將和政縣列為全省養羊大縣之一,將會給予重點扶持。通過分析,他們認為和政縣屬于民族地區,羊肉需求量大,但規模養殖戶較少,再加上當時羊肉價格居高不下,養羊應該會有不錯的前景。
于是,他們分別跟家人談了自己的創業計劃。家人的支持讓他們每人籌到了2萬元。不過,在經過前期簡單籌備和預支出買羊的錢后,他們手頭上已所剩無幾。
楊勝強不是沒想過從銀行貸款,可是銀行只同意放貸1萬元,而且還“警告”他:“你一個小毛孩貸1萬塊錢,拿什么去還?”迫于無奈,楊勝強只好跑到鎮里爭取資金補助。城關鎮的領導鼓勵他們放手去干,還協調磚廠賒給了他們價值18萬元的紅磚和砂石。
解決了基建材料,楊勝強等人開始著手修建養殖棚。為了節省成本,他們只雇了3個泥水匠。至于其他搬磚、拉沙子、和水泥的工作,均由4人和他們的家人承擔。從未干過重體力活的4名大學生,每天從早上七點忙到晚上八九點鐘,手上也磨出了繭和水泡。
2011年10月,楊勝強等人籌建的和政縣大學生創業生態養殖園正式落成,看著首批入欄的100只小羊,他們的心中滿是喜悅。但是讓楊勝強措手不及的事情還是發生了。由于防疫措施不到位,羊群中開始出現一種名為“羊痘”的病毒性傳染病。不到20天時間,100只小羊死了三分之一。好在當地畜牧部門的專家施以援手,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。
吸取教訓后,楊勝強對小羊的飼養管理更加重視,同時又籌措資金補充了存欄量。2012年春節,恰好是第一批羊出欄上市的日子。因需求量旺盛,當地羊肉的價格每斤比平時高出四五元。借此機會,楊勝強等人不僅還清了借款,還賺到了10萬元。
2013年,公司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展到林下珍禽馴養。楊勝強等人利用本村1000畝啤特果林地,飼養七彩山雞、精品草雞6000多只,當年盈利17萬元。眼看楊勝強的珍禽飼養獲利不菲,周邊農戶開始紛紛效仿這種飼養方式,一時間出現了低價競爭的局面。
楊勝強并沒有被打亂陣腳。他發現盡管競爭者很多,但是只有自己一家注冊了品牌,開設了網店。不久后,其他農戶的銷量果然出現了瓶頸,他們找到楊勝強想要加盟。經過嚴格的把關,楊勝強最終選定6家農戶作為散養基地。
源源不斷的電商訂單,讓楊勝強切實感受到農產品電商的巨大潛力。2015年8月,由公司投資的臨夏州首個電商產業園——和政縣慧聚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運行。沒想到,他卻遇到了新的煩惱。
電商園剛開辦不久,楊勝強聽到,鄉親們說他做的是傳銷、騙錢,把一堆剛畢業的大學生聚到一起,整天對著電腦不知道在做什么。另一位朋友的遭遇更讓他哭笑不得。“他做孵化園,裝修得很漂亮。有些人就問,你裝修得這么好,能孵出鴕鳥蛋嗎?”
這些經歷,讓楊勝強切實感受到,當地百姓的思想觀念太落后,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節奏。沒辦法,他只好給農戶們講解電商是什么產業,并且幫助農民在自己的網店上銷售農產品。過了半年的時間,關于他做傳銷的說法才慢慢散去。
然而,擺在楊勝強面前更為棘手的問題是,招不到懂得電商運營的專業人才。“我們在新媒體、招聘網站上發信息,給北上廣的電商人才開出了20萬元的年薪。有的人看了待遇,網上溝通也不錯,公司給他們訂機票、派車去接,但是過來后看到這里條件比較艱苦,就說什么也不來了。”
楊勝強的公司本想招聘10多個總監級別的電商人才。可是3個月時間過去了,只有兩個人慕名而來。
在楊勝強看來,電商在西北近兩年才開始快速發展,“做的人多,懂的人少。”所以,他希望有更多電商運營的甘肅人,回到家鄉一起為農產品電商事業打拼。